top of page

求人不如求己 大學升學志願懶人包

  • betweeeenus
  • Jul 21, 2016
  • 8 min read

每一年的考季過後,都會被拿出來一問再問的問題:我要怎麼填志願?我適合念什麼科系?坊間有許多對於校系的傳言,哪些是真,哪些又是假?

偷偷高訴你的成員們深知箇中苦痛,也經常被詢問到類似的問題,今天就要和大家分享一些升學規劃的想法和資源,希望讓你不必再像無頭蒼蠅一樣橫衝直撞,直覺行事。

讓我們靠著自主思考判斷,破解迷思,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方向。

準備好了嗎?開始囉!

【態度篇】 成績是殘酷的,但我們永遠要記得成績不是唯一重要的事。 除了簡章上的數字框架外,還有許多其他不同的思考角度,可以幫助自己釐清內心的聲音。 偷偷高訴你小編們現身說法,披露自身選系經驗,我們是這樣走過來的: ♡ 由社會出發 ♡ 擺脫想像與期待 ♡ 第一人稱的思考

【態度篇】由社會出發 升大學時世界比較單純,人生的目標就是在學測拿到好成績,讓自己有更多選擇的空間,而且我對很多事情都很有興趣,想去試試看。可是當我真的擁有了好成績,如果不選擇高分的科系,反而看起來很「笨」、很「浪費」。在這樣的邏輯下,一開始我做出了符合社會判斷的選擇,也正因為自己覺得對很多事都有興趣,都可以嘗試,這樣選好像也沒關係(笑),但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放棄了自己思考和判斷的空間。 剛進大學的我,對財金系的課程很有興趣,表現也不錯。同時,系上採認系外選修課程的彈性很大,將近五分之一開放自由選修,因此我也嘗試了很多其他不同領域的課程,從中發現自己對於社會議題很有熱情,特別是教育。 真正決定轉換跑道,是在大三實習之後。伴隨大學生涯結束而來的人生選擇題更加棘手:我要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我的人生目標是什麼?我的工作和人生目標之間有什麼關聯? 在一年的自我探索之後,我選擇在研究所轉換跑道至教育領域。對於某些人來說,工作與興趣必須是分開的,因為他們認為工作消磨興趣;對於某些人而言,工作和興趣必須是結合的,因為唯有如此他們才能找到動力。我則希望我的工作能夠回應社會的需求,看到社會的問題並試圖解決。在我原本的人生道路上,這樣的期待是比較難被滿足的,但是做教育,讓我真正踏入不斷回歸根本,思考或解決社會問題的理想與歷程。 【延伸閱讀】麥特戴蒙亦如是說

【態度篇】擺脫想像和期待 我在農化領域待了四年半,從食品領域走到心理,未來目標更是要走教育。當初大學最後選擇繼續走化學的路,是因為當時勉強可以想像念完農化後出來的工作,卻想不到唸了中文、心理之後可以做什麼,基於不安和別人的各種洗腦、保證,最後說服自己放棄了這兩個離我過去自然組背景比較遠的志願。 當我決定要走教育這條路時,我第一時間就後悔當初沒選中文系了,尤其後悔當初選志願時功課做不足。我有讀書的方法,卻沒有尋找人生方向的方法。如果當初多花一點心思去問問唸中文或心理的學長姊,或許就不會輕易只以粗淺的「想像」選擇一條自己沒那麼愛的路。 後來不停的轉換,代價和困難都高得多,特別是在什麼東西都要講能不能當飯吃的台灣、特別是面對未知的轉角之後,根本無從知道自己未來是否會後悔。今天連玩個遊戲,要砍掉重練都會猶豫很久了,更何況面臨人生砍掉重練的情況,哪有辦法如此輕易跨過? 我遇到最大的瓶頸大概是要擺脫各式各樣的期待,不管是家人、同學、老師,還是自己的。除了自己想清楚,也和身邊的人聊聊吧!最好是「了解自己的人」,而不是太多「對自己有期待的人」,才能讓我們真正擺脫思考的盲點和期待的枷鎖。 (全文)

【態度篇】第一人稱的思考 我是圖書資訊學系的學生,大部分人聽到這裡都和你現在反應一樣滿心問號。我準備申請時才第一次聽到自己未來的系名,身邊的人一方面很困惑,一方面也為我可惜,大家都覺得我明明可以去很多聽起來「坦然」得多的地方,為什麼要把自己帶往一個情況如此不明朗的系所。 許多人對於選校系,往往糾結在理想或興趣與現實的衝突,我比較不一樣的地方或許是,圖資系並不是一開始就是我想像中的理想科系(畢竟我也是申請時才認識它的,而我的人格特長在文學),它也不是一個在現實世界裡吃香的科系。會做這樣的選擇,完全是以資訊和理性取捨折衷的結果。我也擔心現實,所以沒有真的非文學不念不可,但是在所有現實的選項裡,我覺得圖資的領域範疇和我的人格取向是較為吻合的,例如內向、沉穩、嚴謹,喜歡秩序;同時組織事物的脈絡也的確是我比較擅長的事情。 我想分享的是,我坦承自己並沒有夢想主義者的衝動,但也沒有現實主義者的世故。選擇本來就不是一件全然極端非贏即輸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永遠只是要找到最正確的資訊——例如比出那個系比較好,而不把自己內心「我」的角色放進決策歷程裡,和資訊互動,不管是客觀文字描述的資訊,或是來自親朋好友的建議都好,那麼就很容易發生「A很好,B也很好,要怎麼取捨」的衝突。 當你多知道一件關於某一個校系的事情,不妨停下來,別急著下判斷「它」好不好,回頭多想「我」是什麼樣的人,「我」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我」想待在什麼社會和群體當中,這件事情對「我」重要嗎、適合「我」嗎。「我」就是判斷資訊最好的一把篩子,有第一人稱思考的資訊才是自己對一個校系最有價值和影響力的認識。

【資源篇】 與其看著簡章開始猜系名大戰,不如起身行動尋求身邊各種類型的資源,真正了解這些校系的內幕吧!無論是身邊就讀各學系的學長姊或是校內的輔導資源, 這裡先秉持著不求人的精神介紹網路豐富型態的資源和運用法則,做好功課,鎖定目標,情況許可的話更是要勇敢向人發問,判斷會更準確喔! ⊕ Holland 學涯興趣測驗 ⊕ 漫步在大學 ⊕ IOH, UrSchool ⊕ 系網簡易攻略

【資源篇】了解自己 想要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科系嗎?先從認識自己開始吧。 你是手作實務型?研究科學型?設計藝術型?合作社交型?策略管理型?還是組織行政型呢?這是奠基於美國心理學教授John Holland提出的職業興趣理論(personality-job fit theory)或稱霍爾蘭六邊形Holland Hexagon,推薦一個1111人力銀行網站建置的心理測驗小遊戲 操作簡易度★★★★★ 不官腔指數★★★ 內容豐富度★★★ 特色:以情境題遊戲測驗的方式,分析自己適合的學群,並在最後附上相關學群介紹連結。 p.s. 生活中已有大量性向測驗來了解自己,但更重要的是不斷尋找自己的熱情在哪裡,究竟學習什麼的當下,自己是最開心的呢?

【資源篇】認識校系 想要了解某個學群到底台灣有哪些校系嗎?同系不同校的必修有哪些不同,可以在同個頁面呈現嗎?職涯發展又有哪些方向呢?三個願望一次滿足,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已建置「漫步在大學─大學校系查詢系統」,提供懶人快速查詢。 操作簡易度★★ 不官腔指數★ 內容豐富度★★★★★ 特色:世上沒有完美的事,這個系統不僅不美而且操作還有點繁瑣,但上手後可以快速知道很多客觀資訊! 【舉例】我想知道台灣有哪些心理相關校系? → 下拉式選單選擇「社會與心理學群」確定 → 左列選擇「心理學類」 → 左列選擇「心理學系」 → 左列選擇「臺灣大學」、「政治大學」、「成功大學」 → 右上選擇「必修專業課程」 哦哦哦哦,是不是出現三校心理系必修課程資訊了呢?在這查詢的一路上你可以發現心理學系還有很多相關學系名稱會在左列出現,像是心理及社工學系、社會心理學系等,也會發現就算同系名也有很多不同學校開設。 快速瀏覽後心裡有一些中意選擇了吧?再到各校系網頁爬更多資料吧!

【資源篇】學長姐眼中的校系 官方網站資料寫那樣怎麼知道真正課程會不會其實沒開?這時候過來人主觀的經驗分享是最好的輔助。 IOH(Innovation Open House 計畫 ) 以錄製演講、撰寫文章的方式,分享他們的求學經驗,包括就讀校系課程特色、經驗等,還開放同學提問。 操作簡易度★★★★ 不官腔指數★★★★ 內容豐富度★★★★ 特色:可以知道一些學長姐修課的想法,人生探索過程,以及一些秘辛 p.s. 這是一個完全主觀的經驗分享平台,一個學長姐的經驗不代表整個系都這樣,當然也不代表你以後是這樣。

【資源篇】學長姐眼中的校系 官方網站資料寫那樣怎麼知道真正課程會不會其實沒開?這時候過來人主觀的經驗分享是最好的輔助。UrSchool平台邀請在各地的同學,以演講、撰寫文章的方式,分享他們的求學經驗,包括就讀校系課程特色、經驗等,還開放同學提問。 操作簡易度★★★★ 不官腔指數★★★★ 內容豐富度★★★★ 特色:可以知道一些學長姐修課的想法,人生探索過程,以及一些秘辛 p.s. 這也是一個完全主觀的經驗分享平台,一個學長姐的經驗不代表整個系都這樣,當然也不代表你以後是這樣。

【資源篇】系網攻略 校系網頁是我們深入認識校系的一個重要入口,面對各式各樣的資訊,哪些是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呢?建議大家一定要把握的重點: ☛簡介和願景:簡介不看太不合理XD 快速掌握校系的現況、自我定位、發展重點 ☛課程規劃:強力建議大家從課程來認識校系!課程表現的是校系的專業基礎能力,從特定類型課程的規劃比重,也可以看出系上重視什麼的端倪 ☛核心能力:核心之所以稱為核心,就是代表那些東西是你在離開學校後(假設你有好好學習),會帶著一輩子走的能力,當然得了解囉。

每個人無非都想要選好科系,替未來做足準備。選校選系有很多限制和考量,人生與想法也有很多變數,一時之間或許不能找到最好的答案。但除了問系所的發展,或許大家更可以回頭思考:自己想要的發展是什麼?自己想要在社會的哪個領域貢獻心力、解決什麼樣的問題?什麼樣的準備可以滿足這樣的需求呢?也許「對的」、「好的」選項很快就會浮現。 最後想提醒大家的是,懶人包或許是個很好用的東西,但同時它也存在風險。當你止步於懶人包濃縮的精華資訊,代表你不再尋找其他訊息、停止思考。選校系只是人生中的重要路口之一,在未來還會面臨更多更多的路口,但不是每個路口都會有人提供你懶人包。最好的方式還是自己了解自己的需求,自己主動蒐集資訊,得到的訊息才會最貼近自身。 你也有發現非常合用想要大推給高中生的資源、觀念或秘訣嗎?趕快搜尋看看在留言和我們分享吧!祝福大家都有好消息~~ ☛ 如果你是正在煩惱志願的指考生,歡迎分享和身邊的人一起討論! ☛ 如果你是未來的考生,早點開始探索,到時才不用臨時抱佛腳! ☛ 如果你身邊有符合以上狀況的人,也可以分享給他們喔~ 未來我們會繼續帶給高中生更多有趣、實用的訊息,快按讚、追蹤偷偷高訴你!


Comments


Featured Posts
Check back soon
Once posts are published, you’ll see them here.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Success! Message received.

© 2016 by Between Us. Created with Wix.com

  • w-facebook

​Follow us on faceboo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