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雲與夕陽──生活中的散射現象
- betweeeenus
- Dec 7, 2016
- 2 min read

「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或許很多人心裡都有這個疑問。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問:為什麼白天的天空是亮的?若仔細看阿姆斯壯的登月照片¹,可以發現在月球上,即使是白天(地面上有影子),天空依然是一片漆黑。 地球和月球的天空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地球有大氣層。雖然空氣中的氣體並不會發光,但是當陽光穿透大氣、經過這些空氣分子時,會產生散射現象,原本直線前進的光會有部分往四面八方分散開來。在白天,太陽光經過空氣分子的多次散射,最後才到達我們的眼睛,因此我們眼中就是一片明亮的天空。 我們知道:太陽光是由七彩的光所組成,不同顏色的光有不同的波長²。其中,藍光的波長最短(400~480奈米),紅光的波長最長(620~700奈米)。當遇到的東西是很細小的空氣分子時,波長越短的光越容易被散射,也就是:藍光相對於紅光更容易被散射,因此我們才能看到藍色的天空。 而在黃昏時刻,陽光穿透了(比起中午)更厚的大氣層才到達我們眼睛,其中的藍光已經被散射完了,只剩下紅、黃光,所以夕陽才會是橘色的。³⁵ 如果光遇到的不是空氣分子,而是比它們更大的顆粒,例如雲中的小水滴,這時被散射的就不只是藍光,而是所有波長的可見光。所以雲為什麼是白色的?相信聰明的你可以舉一反三。 除了藍天、夕陽與白雲,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能發現散射現象。明亮的雷射筆劃過空氣所形成的光跡⁴、陽光從窗戶進入老舊的房子時篩灑的光線,都是散射現象產生的景色。 最後,留下幾個問題讓大家動動腦:海水為什麼是藍色的?為什麼交通警示燈號都使用紅燈,而不用藍燈、綠燈?為什麼螢幕上顯示的圖片印出來的顏色可能會不同?在物理課我們學到很多光的性質,不妨試著用所學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並尋找支持的證據,你也可以是個小科學家! 【參考圖片】 ¹ 來源

² 來源


⁴ 來源

Comments